&esp;&esp;这个人乃是李嗣源一朝的权臣,对于他的评价一般都是毁誉参半,一方面他独揽大权的确是集中力量干了很多事情,另一方面这个人政治智商和能力不算是很高,也就是中人之姿,在加上家里面也没有牛人帮衬,所以在治国和做官的过程中,犯了不少错误,最终差点落了个满门抄斩的地步。

&esp;&esp;安重诲家里一直都是跟着李家的,算是河东的世将,他们家祖上在北方也算是小有名气,祖上是一个小部落的首领。

&esp;&esp;他的父亲在李克用手底下干活的时候,被派到中原救援朱瑄和朱槿两兄弟,结果战死,当时李嗣源也深入救援朱氏兄弟的,要求皇帝惩罚自己一下,李嗣源觉得这或许是最好的办法了,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言官们闭嘴。

&esp;&esp;于是李嗣源下了一道不痛不痒的诏书,批评了安重诲几句,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。

那些言官们见皇帝都已经下诏批评安重诲了,觉得他们已经赢了,皇帝和安重诲对他们妥协了,也就没再说什么。

&esp;&esp;外出打猎,未能将马匹及时给侯三以致误事。

侯三返回京城后,告知明宗,明宗大怒,令人将刘知章锁拿至京城问罪。

安重诲认为诛杀刘知章不妥,力陈斩刘之害处,刘知章才得以幸免。

&esp;&esp;除了这两点,安重诲还严重反对李嗣源玩物丧志,对于地方上献的一些祥瑞“珍惜小动物”

(如瑞兽之类的),全部拒绝,不让他们再送,这一点李嗣源也不敢和安重诲硬着来。

&esp;&esp;安重诲身兼要职,但是却独断专行,最终不能为明宗所容,而且还有不少人不停地中伤他。

例如捧圣都军使李行德、十将张俭上奏章弹劾安重诲私自招募士卒,整械备装,图谋不轨,这使对安重诲猜忌日深的明宗更为不安。

&esp;&esp;此事虽经查证为小人诬陷,明宗也将李行德、张俭等人灭族,但君臣间隔阂仍未消除。

安重诲见自己威震人主,欲急流勇退,接连申请辞职,最后被批准以太子太师致仕。

&esp;&esp;不久,明宗仍怕他心怀异志,任命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,以监督安重诲。

李从璋派重兵包围了安府,然后冲进安府,用大棒猛击安重诲夫妇头部,皆死于乱棒之下,死后扒光衣服陈列在庭院中,他的两个儿子也被杀死了,但是其余的家人却免于一死,这也可以说是比较幸运的了。

(未完待续)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